查看原文
其他

别笑,昨天,我让老公当了一天的娃……

吉吉pure 慢成长 2023-05-17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也不知道女孩是不是和爸爸亲,特别有意思,最近老公在家,小叶子会提出各种要求和请求,声音也明显“嗲”,语调都高了几分。

 

我有时听得都起鸡皮疙瘩,平时和我、和奶奶说话,都不这样啊……

 

老公表示很不适应,另外觉得这娃需求真高,晚上加班回来陪也陪了,周末也没少读绘本、做实验,还想怎么着啊?



除了我之前分享的“孩子黏人的秘密”和“爱的语言”有关,我在小叶子对待我俩完全不同的方式上,还看出了一点端倪

 

老公确实是陪了,但回应孩子的时候,还差了点“孩子视角”,他自己不觉得,但我能感受到,他也很想赶紧休息时的那种不耐烦

 

“不唠了,快!点!睡!”

 

孩子不听话时、他想快速搞定的“严厉”:

 

“不行,咱们说好的,到时间必须关了……还不关?1、2、3……!”

 

以及沉浸在手机世界时的“敷衍”:

 

“嗯……嗯……好的……马上……等一下……”

 


其实他整体已经非常尽心,也很爱孩子,我完全理解陪娃陪久了、自己想多点空间的那种反应,我也会不耐烦嘛。

 

区别可能在于,现在的我经过不断的学习,能够敏锐地觉察到,站在孩子的视角,被这样对待是什么样的滋味了

 

尤其是我上了很多的线下课,有过各种扮演孩子的机会:


比如正面管教有个“能力巨人”的活动,就是父母高高在上、对着矮矮的孩子发脾气的场景,在这个活动里体验过孩子的人,都会特别震撼,明白被父母批评时,孩子感受有多么不好。

 

这种“换位思考”和“看见”,对我们反思自己、理解孩子,都至关重要,但问题就在于,包括老公在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走进“体验式”的课堂,那怎么样才能“感同身受”呢



我从“孩子为什么和你说话这么嗲”开始,邀请老公和我一起做了几个活动,特别管用,也推荐你试试看,这些活动,来自著名的家庭治疗专家——萨提亚



1)背对背说话


我拉了两个椅子,背对背放着,中间留出20厘米的空隙,然后和老公一人坐在一边,开始“聊天”。

 

聊是聊了,可他觉得很别扭,“这是在干啥?咱能面对面说吗?看不着你听你在那说,很奇怪啊!”


哈哈哈,别着急,再感受一会儿。

 

其实就是在模拟“我们和孩子对话的场景”,想想,是不是经常孩子找我们的时候,我们可能在刷手机、或是忙着手边事?

 

我想起自己着急对着电脑码字、线上开会时,孩子叫我,很多次我都下意识地“嗯啊、嗯啊”,有时连眼神接触都没,“你先在ipad上识会儿字哈,妈妈一会儿就来。”

 

对孩子来说,这种不被“正面回应”的感受,就像两个人背对背坐在椅子上聊天,她会觉得很不舒服、不被重视。

 

爸爸这样的画面可能更多,陪睡时基本是人坐那、眼睛看着手机……可孩子不舒服呀,她估计也是没招了,“嗲”一点,兴许能获得多些全然的关注和疼爱

 

其实日常其他家庭成员之间,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明明注意力都在不同的地方,嘴上却在谈着一些重要的事情,这种沟通,是没有连接、也没有质量的……

 

老公一听,立马有了感触,“对啊,这样是挺不好……”

 

2)“居高临下”

 

接下来我邀请老公坐在地上,我呢,站在他的正前方,后来觉得自己还是不够高,就干脆站在沙发上,面对着他,然后我们开始说话……


“你有啥感觉?”我问老公。

 

“我想笑。”

 

“别打岔。如果我一直这么和你说话,你什么感觉?”

 

“脖子疼……还有……不爽呗,干嘛居高临下的?”

 

“对呀,孩子看我们,也是这样的。”

 

仔细想想,孩子1米出头的身高,小鱼儿这种连1米都不到,和大人说话,都有半米以上的落差、甚至更多。

 


他们需要仰望着头,咱们需要低着头,无论是抬头还是低头,时间长了,颈部和肩膀都会开始疼痛,随着疲劳的加剧,咱们简直连好好看对方,都困难了!

 

不信大家试试,其实只要1分钟,就能感受到身体的那种酸痛和拒绝

 

这也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对“父母”的印象、出现扭曲的原因,因为孩子看到的,往往是大下巴、鼻孔,比例奇怪的“巨人”;

 


而这也是为什么,在无数的育儿书、课堂上,我们都在强调,“蹲下来,蹲下来,蹲下来。”

 

在平等的视角下,我们更容易去“看见”孩子、给出我们的爱,而孩子,也更容易感觉到平等、尊重、被爱。

 

3)拉拖练习


我接着又让老公在同样的位置(坐在地上),把胳膊、手举高,我站着,把胳膊放下,做一个拉拽他的动作。


我和老公身高差14公分,平时拉手,他的手肯定是垂下来的,哪试过这么举高啊?没一会儿,他觉得被拽着有点累,而且没有自己的节奏,是被我拉着。

 

可是这一幕,像不像我们拉着孩子的样子呢


尤其是在外面拉着孩子的手过马路、回家,我们总是步伐比较大、垂下手、速度又快的那个,孩子呢,在后面,一只手高举着,时不时跟不上,感觉“很拖拉”。

 

赶上大人心情不大好,“磨蹭”就更是“不良的行为”了。

 

设身处地,如果我们是个孩子,是否希望少些催促、多些体谅呢?穿鞋慢、穿衣服慢,也都同理,孩子有孩子的困难,并不是生下来,就啥都会、或者自理能力超级强


4)超级模仿秀


这是我邀请老公做的最后一个练习:

我们面对面看着对方,然后我和他讲了一句话,请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完整重复我的话,同时还要模仿我的声音、语气、音调变化、面部表情、肢体的状态和动作……

 

看着简单吗?

 

我老公要崩溃了……

 


我说的是,“明天下午和孩子做一下编程、ipad里面有app,孩子知道在哪,再和她复习一下sight words,最近几课都读一遍……”

 

纳尼?

 

他说了几遍,不是漏了这个信息,就是漏了那个,更不要说还模拟我的表情、动作了,早忘了……

 

这个练习,不是要我们“变态”般地,去记住对方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而是我们都发现:其实日常孩子和我们、我们和孩子、我们之间,都在说着大量的信息

 

我们面对面专注看着彼此、有眼神交流尚且都能漏掉、忘记,那如果,连基本的集中注意力和观察都没有呢?

 

必然很多重要信息,会被过滤掉、接收得不准确甚至被曲解。

 

所以我们会发现,为啥一个孩子突然发脾气了?其实不是没有理由的,她前面已经哼唧、噘嘴半天了,正常的表达你总看不见,到最后不就暴风雨了吗?

 



几个练习做下来,孩子爸感触很深,原来我们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别人,都是容易带着“偏见”和“滤镜”的

 

孩子的“不良或者反常行为”,都只是个信号,核心在于他们的语言系统不够发达,没有办法或者不被允许真切地去表达内在的想法……

 

所以呀,何不让“沟通的管道”,更加畅通呢?

 


很简单:

  • 投入我们的精力。在我们做不到的时候,告知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而不是一直敷衍。


  • 观察并注意自己的非语言信号,有认真在听孩子表达吗?我们的回应,有传递平等和爱吗?


  • 不确定孩子的真实想法,可以尝试友好地去问,“你的意思是……吗?”多问几遍都没关系,确定我们真的懂、真的给出孩子想要的,而不是我们以为孩子需要的。

 
老公依然不太自然,做不到本能地就去用这种“新方式”回应孩子,不过觉察是改变的开始,他比以前,更注意自己的表情和态度了,小叶子说话,也正常多了……
 
多好呀,当一个人能被正常的“听见”,她又何苦十八般武艺轮番上身
 
和你的家人朋友,也一起做做这些练习吧,不单会更理解孩子,对朋友、夫妻、家人之间的沟通,也大大有好处:)

 —END—

你好,我是吉吉
一个喜欢掏心窝子分享的二宝妈一个致力让所有人看见所有人的写作者、教育者慢成长是我和花时间原创的亲子号会持续输送解决方案、希望与勇气想围观我们的日常欢迎添加我们的私人微信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关注慢成长,还有更多吉吉和花时间用心写的文字:
点 在看” ,让更多孩子因此更幸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